Toggle navigation
股票資訊
個股摘要
月營收
每月營收變化表
月營收與股價對照表
月營收成長率
長短期營收趨勢圖
財務報表
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
現金流量表
股息政策
歷年股息表
股息配發率
股價 vs 殖利率
籌碼資訊
三大法人買賣超日報表
外資持股比率
董監持股比率
券資比
融資增減變化
融資餘額與融資使用率
融券增減變化
融券餘額與融券使用率
股票評價
本益比評價
股價淨值比評價
公開申購
優分析專欄
討論區
小工具
計算股票價值
巴菲特預估股價
定存股價值試算表
本益成長比
高登模型
兩階段 現金流折現模型 DCF
買賣股票試算
除權息參考價
損益試算
揪團買股
投資檢查表
股票買進檢查表
營收盈餘預估
年複合成長率
市占率預估
投資屬性測驗
存股性向測驗
資本規劃試算
NPV計算機
理財小工具
複利計算
貸款試算
退休規劃
最低退休金
優分析pro
登入
註冊
[陳喬泓]翻倍成長選股策略
所有分類
全部
市場趨勢
新手發問
課程討論
綜合討論
888選股機器人
[股魚]價值K線
[陳喬泓]翻倍成長選股策略
[葛拉漢]菸屁股投資策略
[彼得林區]快速成長股
[巴菲特]複利存股法
[股海老牛]抱緊股投資策略
[丁彥鈞]價值選股模型
網站問題回報區
[陳啟祥]修正式價值投資
[林區]成長股追蹤系統
隱藏文章
確定要隱藏 { 【成長股投資陷阱】公司成長,不見得都是股東的「利多」 } 嗎?
置頂文章
確定要置頂 { 【成長股投資陷阱】公司成長,不見得都是股東的「利多」 } 嗎?
【成長股投資陷阱】公司成長,不見得都是股東的「利多」
[陳喬泓]翻倍成長選股策略
分享
「成長」到底有沒有提升企業價值? 一直是股票估值領域很熱門的話題,因為公司在追求營收成長的同時,很容易不小心使公司的價值反而變得更低。
舉個簡單例子,假設公司取得資金的成本是10%,卻把這筆資金拿去追求一個長期投資報酬率只有8%的案子,雖然營收與獲利能夠成長,但其實從經濟利潤的角度來看,對股東是非常不利的,因為經濟利潤報酬率為-2%。
像是這種公司的本益比,反而會因為成長越高而使得「本益比越來越低」,因為公司把珍貴的資本拿來投入低報酬率的東西上。
為何硬要成長?
管理階層的動機,當然是為了讓公司的營收與盈餘多一點,財報看起來好看嘛!
從經營實務上來看,很多管理階層的KPI都是以「公司賺多少錢」來作為計算年終獎金、計算董監分紅的基礎。
所以這群人很理所當然的,把「規模做大」視為唯一的經營目標,即使這件事對股東而言,其實是不利的。
不知道管理階層是"故意裝傻",還是真的不懂,畢竟我們能體諒有的中小企業主是苦幹實幹的創業家,他並不一定像張忠謀、郭董、李焜耀一樣了解[資本市場]運作的邏輯。
但是對投資人而言,不管公司管理階層是惡意還是不小心,投資人都該學會自保。
正反案例
台積電可視為正面案例之一,由於高階晶片需求不斷擴大,現在台積電蓋一座晶圓廠,能獲得的回報率大致上會比以前來的高,而資金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公司成長越多,企業價值就越高,這就是一種「好的成長」。
反之,可以看看鴻海,多年來即使營收規模與獲利是大致上升的,但其ROE逐年下降趨勢明顯,本益比也比較難以提升。
這種現象在中小型股之中會比較不明顯,但在知名的中大型股票身上,只要公司出現這種狀況,本益比大致都會立即反應這個趨勢。
投資人的自保之道
了解這一點對成長股投資人來說實在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公司明明就是在成長,本益比卻停滯不前,甚至比以前還要低,這都很有可能是成長股的「價值陷阱」。
通常都是出現了「成長反而降低企業價值」所衍生出來的現象。
當企業處於這個尷尬階段時,營收成長率越高,本益比反而容易變得更低,小資族投資人不要跳入這個陷阱。
你可能不太在意,但法人確實會用這個角度來衡量本益比的高低。
為求自保,當你在觀察公司成長率的時候,可以採用以下幾個很簡易的判斷法:
1.高董監持股比率
這是最簡單,卻可能是最有效的做法。因為對投資大眾而言,那可能有時間去深入計算企業價值,但是只要是「董監持股高」的公司,至少你就能確保管理階層與你的利益是一致的。
就算老闆是因為不了解而不小心做錯決策,在資本市場上混久了總有一天也會想通,仍會回頭修正決策。
一般來說,15%是董監持股比率的最低標準。
2.ROE不要低於10~15%
雖然ROE不代表真實的投資報酬率,但可以簡單用來當作一般性標準。
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向銀行借錢,一個是向股東拿錢。也就是資產負債表的「右邊」科目,因為公司的總資產就是用這兩種資金買來的。
只要公司營運正常,負債比也不高的話,向銀行借錢的利率是比較低的,如果你是信譽卓著的優良企業,那銀行是搶著借錢給你,即使利率很低也想跟你維持借貸關係。
但股東的錢,成本就很高囉~
想想看,如果你把錢拿去買台股/美股ETF,每年就有8%以上的投資報酬率,而且長期風險還很低,今天台積電想要跟你募資,你覺得這筆投資的回報率要多少,你才會同意。
我想,至少10%以上吧~
所以當公司成長時,你要注意ROE是不是有越來越低的現象,如果是的話,那麼就要注意是否出現「成長型價值陷阱」。
反之,當公司原本就屬於高ROE公司,後來成長的時候ROE也越來越高的時候,就不要輕易賣股,因為像是這種企業價值顯著提升的公司,市場不會輕易賣出股票。
例如豐泰(9910)。
3.觀察本益比趨勢
理論上,當公司在成長的時候,本益比也應該要隨著升高才是正常現象。因為「成長率」就是影響本益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益成長比的使用方法,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基礎上。
假如公司的本益比並沒有隨著成長率而上升,本益成長比就會出現BUG。
有沒有看過一種公司,它的成長率很高,現在也正在成長,但本益比卻異常的低,使得最終我們算出來的PEG有點不合常理。
遇到這種狀況時,可以回頭檢查前面的第一與第二步驟,看看公司是不是出現了「成長價值陷阱」。
價值評估是一種藝術
這句話真正的意涵,是指你在經過計算評估之後,形成出來的價值區間概念,真正在使用時,藝術的成分大於科學。
但是這句話並不是說,你可以直接跳過價值評估的過程,當巴菲特在購買股票前,肯定有估算過價格,只是他沒有講出一個絕對數字而已,難道會是用憑感覺的嗎?
以上所介紹的判斷方法,可以幫你避開成長股的價值陷阱,所有的指標也都已經加入在投資模組中,未來就算不小心跳入陷阱,也能保持警覺心,總是好的。
分享
台股研究室
在 1年前 發文
留言
登入
加入討論吧!